身处其中时,并未察觉自己生活成长的这座城市的美好。公司简介厦门映派传媒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3月,注册资金100万,位于厦门市思明区鹭江道99号国贸金海岸24H。Impact有两个含义,即冲击力与影响力。对重要的文化遗产也会重点标注。以地图为基础,出版名为《寻找老厦门》的书籍。还原那个时代的厦门风貌,对主要街道和冷门景点,进行历史文化层面的挖掘。对于手绘地图来说,主要是记录作用。
夏雨的《三十六技》向我们传递的打开生活的多种方式——三十六技玩为“尚”,杨羽翔也有隐藏技能——手绘地图!“简单叙述创造手绘地图的初衷?源于对家乡的热爱。”杨羽翔给我的感觉,很贴心,很亲和。他拿出自己手绘的厦门老城区地图,超乎我的想象之外,这几张地图很复杂,A4大小的白纸上,流畅的红色线条,代表繁华的主干道。而错综复杂的黑色线条,则表示从岔路口里不断延伸出去的小巷子,许多巷子名称都是我们现在不曾听说的。这张小小的地图装载着他儿时的梦想。时过境迁,如今还有多少市民记得厦门那些曾经的标志性建筑呢?杨羽翔说,他在国外留学和工作的7年,让他对家乡有了更多的念想,因了这份沉淀的感情,他萌发了探访老城区的每一条巷子的心愿。在有限的时光中,他不断行走小巷,记录光阴流逝的痕迹。
很多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电影或文字,比如迷失东京,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夜上海等。每到一座风格迥异的城市,就会很自然地联想那些音乐、文字、影像所描述的城市风貌。身处其中时,并未察觉自己生活成长的这座城市的美好。直到杨羽翔背井离乡后,才深刻体会到歌词中写的意境:到不了的都叫做远方,回不去的名字,叫家乡。那些老城区的记忆,伴随着老宅的拆迁,新建筑的不断建成,而在时光中灰飞烟灭。曾经熟稔的街巷,变得面目全非,让他难免失落。他希望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传承街巷背后的文化内涵,让更多的人走进厦门,触摸厦门的传统韵味。
链接:
人物简介
杨羽翔,1985生,老二市出生的厦门人,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市会展协会理事,市广告协会理事。15岁时,孑然一身远赴重洋到美国读书,毕业于威斯康辛大学计算机工程专业。作为年轻的海归,原先他在IBM从事IT行业,回国之后创办了一家名为Impact的映派传媒公司。虽然儿时的兴趣并未延伸到专业领域,但他一直没有放弃对设计的热爱,将这种热爱和手绘地图结合在一块,为传承厦门古早文化献力。
公司简介
厦门映派传媒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3月,注册资金100万,位于厦门市思明区鹭江道99号国贸金海岸24H。“映派”一词来源于英文Impact的音译。Impact有两个含义,即冲击力与影响力。代表公司的创业理念与奋斗目标。现主营户外媒体广告发布、展览展示服务、活动策划、文创产品设计,公司坚持“用心传播,创造精彩”的企业宗旨,竭诚为客户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优质服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请问您在学生时代,有哪些突发奇想?一直坚持到现在?
从小对地理很感兴趣,每逢到达一座城市,不管有没有GPS定位都会用画笔勾勒出大概的轮廓,了解方位,通过绘画对整个方位有了更清晰的了解。一直以来都对闽南文化很感兴趣,想更多地了解厦门的历史底蕴,每座城市的新区在全国范围内都太千篇一律了。
2.请您用一个词来评价自己,可以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来讲。
细心,注重细节。做事情一丝不苟,不厌其烦。在勘探巷子的时候,我会一条条的跟文献对照。不会漏过每一条巷子。员工也评价我非常认真、细心。公司的“魅力海西”网站每日都有文章更新。虽然文章的编辑、上传是有专人负责的。但是每上传一篇文章我都会再看一遍。经常捕捉到一些需要改正的细节是他们没发现的。
3.在您的人生字典里,创意是用什么来定义的?您认为创意需要走主流路线么?
创意就是把简单的东西量化之后,坚持形成一定的规模便是一种创意。创意就是做别人没做过的事情,别人做不到的事情。不管这个事情简单还是复杂。只要用心去做,坚持不懈,就可以变成不简单的事。原来喜欢用便利签去做动画,在一个很大的墙体上,一个画面一个画面贴上去,完成定格动画。其实,画地图是一个很简单的创意,不需要科学验证。但是,能下决心做下去做得全面,才能做出有差异化的东西。有些人想画地图却没有付出实践,自己做了就成了创意成果。走街串巷大家都会,但是用心拍摄收集下来的很少,别人做不到的,这就叫创意。
4.除了创意设计之外,您是否还有其他爱好,或者从事公益事业?
除了创意设计之外,自己还喜欢语言文字,有许多关于语言文字方面研究的文章,大学时代研究国古汉语语音学,研究老厦门的文化特质,需要有闽南语的背景,地名才看得懂。自己也查阅了相关古老的文献资料,乾隆年间的《鹭江志》,道光年间的《厦门志》,民国时期的《厦门志》,自我成为老厦门的百科全书,深入了解厦门的风土人情。
5.手绘地图的灵感来源从何而生?
厦门有很多老城区需要静心品味她的美好,来厦门旅游不能选择走马观花的形式可以跟随老厦门的文化了解历史。现在的老城去,不管在哪个地方,都和社会发展相冲突,很担心老城区的消失造成文化断层。最早为了摄影拍摄路牌,自己需要来回走很多次,暗自思忖,为何不用地图的形式表现出来,很多街巷都没有准确的标志,别人也没有做过。
6. 您最喜欢的工作状态是怎么样的?
创造手绘地图的时候,为了把握准确性,每次徒步3小时,反复走很多次,至少走了10次以上,喜欢这种状态,每次都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到新发现。每一次徒步观察重点都不一样,从路牌到老宅。有人问,为何不用谷歌地图去描绘,卫星拍的更精确。然而,我却不在乎精确的结果,而在于过程,走街串巷实地考察更有味道,在巷子里没有车水马龙的喧嚣。厦门人喜欢一边泡茶一边话仙,身边萦绕着吴侬软语般的闽南语歌,提醒自己身在厦门。地图推出之后,动机很单纯,引起许多人的共鸣,很多人都觉得挺有意义的。阶段化的产品,成品折叠出来,配合在制作当中,号称民间出版的第一份手绘地图,按照1996年《厦门地名志》中的清单一条条比对,发现巷子少了很多,消失的仍在继续。
7. 您亲自设计的手绘地图有哪些特点?
自己的设计动机很单纯,原来的老厦门市区很小,只局限在中山公园一带,改革开放前1930年,大量华侨返回故土建设厦门,很多地标性建筑都是在那个时候建成的,抗战之后就没有发展,改革开放之前30年代,所以说现在的厦门是在想用80年前的成果。这款手绘地图深入全面,至今在厦门市面上依旧没有类似的全景手工地图,而鼓浪屿地图已经被炒烂了,曾经的老厦门在20年代很繁华,那些老宅都被渐渐遗忘在岁月的角落中蒙尘已久。老地名也是其中的特色之一。以1930后形成的格局作为标准,后来的建筑和现在都不大一样。对重要的文化遗产也会重点标注。
8.手绘地图中街巷里流传的趣闻?
中山公园外围的公园西门。当初的北门外街,便是原来的厦门城北门外,在明朝洪武年间建成的;厦门古城墙遗址,改建公园没有建成。大部分的老街地名可以追溯到原有的历史风貌,不同行业的聚集点;溪岸路和后河路可以想象到,厦禾路的北边就可以望见大海;暗迷路,是稀粥巷的雅化之称,字面上解释很阴暗,其实是闽南语衍化而来;虞朝巷,是牛棚雅化之称。杨宇翔对老市区怀有深情,认为老市区的魅力源于那些美丽而神秘的旧称,每当他看到那些古老的地名,便会沉下心来去研究,从而了解厦门更深的历史渊源。
9. 下一步您的工作计划是什么?解释一下今后的发展规划?
第一阶段是手绘,第二阶段是电子化,第三阶段是分片区的电子化。以地图为基础,出版名为《寻找老厦门》的书籍。还原那个时代的厦门风貌,对主要街道和冷门景点,进行历史文化层面的挖掘。对于手绘地图来说,主要是记录作用。由此衍生出其他创意产品,比如地图扑克牌,其中一副是54条老街的简介和地理位置,一副是由54幅厦门名景构成,一副是54道厦门地道小吃。还有一款是类似电脑游戏《大富翁》的棋盘游戏,让热爱厦门的市民能好好珍藏。它将以老市区为背景,以每条街的热闹程度来定位地价,在《大富翁》商店中也能买到别具厦门特色的道具卡片,精致好玩又兼具收藏功能,老少皆宜。后续的产品都是前期地图的一种衍生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