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价颇高的儿童食品尚无国家标准随着食品产业的不断发展,儿童正餐外的食品费用已经成为家庭的重要开支之一。需要注意的是,商家标注的儿童食品不代表更适合儿童食用,儿童食品目前也没有相关国家标准。特别要注意这些儿童饮食禁忌儿童的身体器官尚未完全发育,因此有些食物并不适合食用,家长在挑选和烹饪食物时要根据儿童年龄避开这些食物。
儿童健康成长是所有父母最大的心愿,均衡的营养和良好的饮食习惯对孩子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如何让孩子吃得更健康,一直都是家长所关心的话题。
当前市面上也有许多儿童产,儿童酱油、儿童牛奶、儿童面条、儿童饼干……跟普通食品相比,儿童食品的包装更儿童化、口感也更甜,因此颇有吸引力。
不过,儿童食品真的更适合儿童食用吗?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又有哪些饮食禁忌?
定价颇高的儿童食品 尚无国家标准
随着食品产业的不断发展,儿童正餐外的食品费用已经成为家庭的重要开支之一。中国食品安全网发现,超市货架上有各种“儿童食品”,包括饼干糕点、含乳饮料、果汁等,几乎涵盖各类食品,以儿童牛奶、奶酪和面条最受欢迎。这些食品绝大多定价较高,比普通款的贵1-3倍。
超市里某款猪肉青菜馅的“儿童小水饺”,比普通水饺重量少近一半,价格却高出几元;“儿童面条”也比普通面条贵几倍。儿童奶包装规格虽以100ml~200ml小包装为主,但价格普遍偏高。一些进口儿童成长牛奶(200ml)售价为6.4元,同规格普通牛奶仅为2.5元/盒,高出2倍。热卖的“成长奶酪”则比该品牌其他的奶酪贵约50%。
需要注意的是,商家标注的儿童食品不代表更适合儿童食用,儿童食品目前也没有相关国家标准。针对“儿童食品”的安全问题,中国消费者协会曾发布消费警示指出:在我国,除3周岁以下婴幼儿必需食品外,尚无有关“儿童食品”的概念和相关食品标准。即使标注“儿童”字样或印有儿童头像(卡通)的食品,也只能按普通食品标准进行管理。
因此,家长们不要被眼花缭乱的“儿童专用”迷了眼,选购时仔细看营养标签和成分表。
参考配料表、营养表挑选儿童食物更靠谱
事实上,为了给孩子挑选到合适的食品,家长有必要学会看食物预包装上的配料表、营养表。
配料表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含量最高的原料,按照排位顺序,含量依次递减。尽量选择前几位是天然原材料(如面粉、牛奶、鸡蛋、水果),而不是添加剂在前面的深加工食品。
主要营养物含量表中应重点关注以下内容。碳水化合物,尽量选择数值低的。现在的营养成分表中没有专门标明糖含量,都统一包含在碳水化合物中。食品中的钠含量越低越好,建议不超过300毫克/100克。尽量不要选择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品,很多食物声称“绝对不含反式脂肪”,食品营养成分表中通常会标注反式脂肪酸的含量为0,但不代表没有。因为含量小于0.3%,是可以标注为0的。建议看一下配料表,如果里面有氢化植物油、人造黄油、人造奶油、植脂末、起酥油、代可可脂等这些成分,建议还是少选为好。
特别要注意这些儿童饮食禁忌
儿童的身体器官尚未完全发育,因此有些食物并不适合食用,家长在挑选和烹饪食物时要根据儿童年龄避开这些食物。
据了解,1岁以内的婴儿不宜吃蜂蜜,以防蜂蜜中的肉毒杆菌芽孢引起中毒;
2岁以内的幼儿不宜饮用普通液态奶、成人奶粉或大豆蛋白粉等,以免因消化不良导致呕吐、腹胀、腹泻等;
3岁内的幼儿不宜吃猕猴桃、芒果等易过敏食物,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出现食物过敏的几率很大;
此外,儿童期不宜多喝茶及功能饮料,因为这类饮品中的咖啡因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儿童的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对咖啡因较敏感,特别是睡前饮茶可使儿童兴奋,影响睡眠。需要注意的是,咖啡因可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母乳喂养的妈妈要谨慎食用含咖啡因的食品。
(稿件综合自人民网、广州日报、中国妇女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