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法
当前位置: 首页 法律大全

今译古文的要求(略论古文今译字词句义之异同)

时间:2023-05-27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3 栏目名: 法律大全

在汉代今古文经之争中,今文经学尤其推崇“微言隐义”和“微言文”。分别是“微言文”、“文言文”、“白话文”。微言文最显著的特征是一字一词多义,不同场合、不同地点、不同范围均有不同的意义。譬如《周易》之《易传》比《易经》长得多,而且后人仍然不断地进行“解经”,更使后人能够较为容易地读懂《周易》。现代人认为是舞师与乐工共同歌舞的场景。有的说是将军凯旋后庆贺胜利的场景。道家认为它是第一经典,所谓三玄之冠。

清代史学家、考据学家赵翼在《二十二史札记》中指出,一个朝代的国史或铜器铭文,如果是修于后朝,那么后朝的史官一定会据史直书;如果是修铸于本朝,其中就必定会有曲笔回护“春秋笔法”之处。即古代写史作诏、用词遣句常“每苦文繁意少”而选用多义词,既言简意丰,且寓褒贬和多层意义于一字之中,可谓字句玑珠,反复斟酌,这就是古代所谓春秋笔法之微言大义,是汉代今文经学的惯用手法。

因此,刘向在为汉成帝当朝得年早逝的忠直之臣、御史大夫张忠作诔时,为了避讳王氏集团的陷害,就多用春秋笔法。

一般地,古代铜器铭文字少意广,翻译起来较为困难,歧义更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谓微言文,这既是一种文种形式,更与中国古代汉字的发展过程直接相关,也与今古文经之争有关。

在汉代今古文经之争中,今文经学尤其推崇“微言隐义”和“微言文”。特别是现今随着古代青铜器物和简牍文书的大量出土(现)和深入研究,“微言隐义”、“微言文”更显突出。对此吉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李松儒在《清华简[治政之道][治邦之道]中的“隐秘文字”及其作用》一文中,称之为“隐秘文字”。并进一步阐释为- —

“古书中的‘隐秘文字’是指竹简上显现出的,除文本内容以外的其它文字信息,如反印文、刮削未净遗留下的字迹,以及简首或简尾端书写的,看似与正文无关的文字等,这些文字绝大多数不易识别,常常未被古文字研究者发现。但它作为书手书写活动的一部分是非常重视的。尤其这些‘隐秘文字’常常能揭示出除文本内容之外更丰富的信息。”

《周易》

与其不同的是,上文是指文字字迹本身,而我这里是指文本文意之外的隐喻隐义。即微言文或微言隐义。汉字可以分为三个形态,也是三个发展阶段。分别是“微言文”、“文言文”、“白话文”。

微言文最显著的特征是一字一词多义,不同场合、不同地点、不同范围均有不同的意义。既包括生前政治政事执政道德教化意义,也包括逝后宗教谶纬占卜隐含意义;既包括军事意义,也包括天文星宿意义,甚至包括正反互逆的双重意义,因而产生出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阐释,从而形成岐义。故而需要专门作《传》去解释《经》(原文原字原词)之原文。甚至解《经》之《传》比《经》还要复杂、费力、冗长。譬如《周易》之《易传》比《易经》长得多,而且后人仍然不断地进行“解经”,更使后人能够较为容易地读懂《周易》。

01 古文今译字词句义之异同

古代铭文文字往往晦涩难懂,一字多义,一语双关,甚至多关,既指事又会意,并根据这些字、词的含义,多重组合成各种词组,由此综述糅粭、派生出多个最能表示其美好愿望、祝福或褒贬等四言诗句。加之,古代文字无标点符号,也不(便)断句,故而,要读懂古代铜器铭文的意思、创作目的,必须了解其渊源、铭主身世、及其政治、思想、文化和时代及生活背景等情况。所谓“知人论世”,就是这个道理。

再者,古代汉语,大多为单音词,一字多义,假借、通假、异体,繁体,不一而足;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鸟篆文、少数民族文字、隶变,直至楷书。而今天常人多用现代观念和简体楷书去研究古代铜器铭文,或古籍词义,难免不会产生一些误解和歧义,与史实或主人身份、事迹相巨甚大。

因为,古人常常多以部分代整体,引经据典,用同音字、通假字,一词多义,隐讳曲藏,春秋笔法,警刺讽喻。而且同一词用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含义,有时则兼而蓄之。

所以,若要读四书五经,必先从《春秋》开始,等彻底了解了“春秋笔法”后,就会知道不管《论语》还是《孟子》,都会对一些事实加以曲解,加入了主观的看法,而且一句话,甚至一个字、一个词有多种用法,可以表达许多层意思,不是一般的白话注解可以解释清楚的。

《诗经》里的《君子阳阳》一诗,就多达九种解释。毛诗说它是乐官(君子)遭乱,从而招下属归隐的聚会诗。宋代朱熹说它是征夫归家后与妻子自娱自乐的诗。一般认为是乐官辞官归隐的场景。现代人认为是舞师与乐工共同歌舞的场景。

有的说是讽刺君子的治浪行为之作。有的说是将军凯旋后庆贺胜利的场景。有的说是周天子醉生梦死的写照。有的说是情人相约出游,载歌载舞的游乐诗。有的说是一首描写夫妻和谐生活的椒房诗。

《周易》(及孔子《易传》)是中国上古第一天书。道家认为它是第一经典,所谓三玄之冠。儒家也认为它是第一经典,是五经之首;单是书名就很神秘,几千年来,人们对“周、易”这两个字就有很多种解释。“周”,一是指哲学命题,二是指周遍,就是无所不包;三是指朝代,即周朝。而对于“易”字,汉代学者郑玄的解释颇为透辟,他说:“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变易(世界的变化)、不易(《易经》 卦或六十四卦难读难懂)、简易,即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爻辞卦象解释世间深邃的道理、意义(大道至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阴阳二理),这三个内涵确实概括了《易经》的伟大精神。

老子

《老子》中的“道”,更是一词多义,复旦大学冯平教授在《文化积累与人生境界》一文中说:“‘道’这个字在《老子》中出现过73次,符号形式虽然一样,但其意义内容却不尽相同。一是实存意义上的‘道’,二是规律意义上的‘道’,三是生活准则的‘道’。”

《墨子.经说下》中说:“为丽不必丽,为暴不必暴”中的“丽”与“暴”,“是非”的“非”与“非议”的“非”,“勇夫”的“夫”与“ 夫妇”的“夫”,其含义不同。这些例子告诉我们,同一字组合不同,其义也不同。《墨子.经说下》又说:“在,尧善治,自今在诸古也。自古在之今,则尧不能治也。”其意是:根据观察比较,说尧善于治政,是从今天(德政)的角度去考察古时的事物;如果从古时的角度考察现在的事物,那连尧也不善于治理了。

《论语.学而》云:“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南朝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云:“丽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又《诔碑》云:“清词转而不穷,巧义而卓立。”又《序志》云:“虽或轻采毛发,深极骨膸,或有曲意密源,似近而远,辞所不载,亦不胜数。……但言不尽意,圣人所难,识在瓶管,何能矩矱。”

厦门大学著名教授易中天对《老子》中的“天地不仁,万物为“刍狗”中“刍狗”一词的解释,更能说明古代一词多义之用法 。

刍(读如除),本义是割草。引申为喂牲口的草,叫刍草;引申为割草的人,叫刍荛(读如饶)。荛,就是柴火。刍荛,即是打草砍柴的人。所以,一个人说自己地位卑微,就自称刍荛,意思是草野之人;说自己言论浅薄,就自称刍议、刍言、刍论,意思是渔樵之言。这当然是谦辞。就像鄙人,意思是身居边鄙没有见识的小地方人。那么,什么是刍狗?有三种解释:

“刍狗”第一种解释是草和狗。“刍狗”第二种解释是刍豢(读如换),也就是家畜、牲口,或祭祀用的牺牲品。其中,吃草的叫刍,比如牛马;杂食的叫豢,比如猪狗。所以,刍狗就是祭祀用的牛马和猪狗。“刍狗”第三种解释是草扎的狗,叫刍灵,相当于现在的花圈。祭祀时,刍狗披红挂绿,人模狗样。活动一结束,就弃之路边,任牛踩,任马踏,轻贱至极。

三种解释,都通。而且无论哪种解释,刍狗都很贱。因此,天地“以万物为刍狗”,意思就是说,万物虽为天地所创造,所生成,天地却始用终弃,漠然视之,完全不当回事。这当然不仁,也无情。

南朝钟嵘《诗品》云:“夫四言文约意广,取效风骚,便可多得,每苦文繁意少,故世罕习焉。……夫属词比事,乃为通谈.若乃经国文符,应资博古,撰德驳 奏.宜穷往烈.至乎吟咏情性,亦何贵於用事?......句无虚语,语无虚字,拘挛补衲,蠹文已甚.但自然英旨,罕值其人。”

晋代潘尼《乘舆箴》云:“文繁而义诡,意局而辞野。”陆机《文赋》云:“铭博约而温润,箴顶挫而清壮。”李善注:“博约,谓事博而文约也。铭以题勒示后,故博约温润;箴以讥刺得失,故顶清壮。”

梁元帝《内典碑铭集序》云:“昭哉史册,可得而详。故碑义文之兴,斯焉尚矣。夫世代急改,论文之理非一,时事推移,属词之体或异。但繁则伤弱,率则恨省,存华则失体,从实则无味。或引事虽博,其意犹同;或新意虽奇,无所依约;或首尾伦帖,事似牵课;或翻覆博涉,体制不工。能使艳而不华,质而不野,博而不繁,省而不率,文而有质,约而能润,事随意转,理逐言深,所谓菁华,无以间也。”

清代黄叔琳《文心雕龙札记》云:“综览南国之文,其文质相剂,情韵相兼者,盖居泰半,而芜辞滥体,足以 后来之谤议者,亦有现焉:一曰繁,二曰浮,三曰晦。繁者,多徵事类,意在铺张;浮者,缘文生情,不关实义;晦者,窜易故训,文理迂回。”

范文澜《文心雕龙.镕裁》注曰:“夫国史之美者,以叙事为工,而叙事之工者,以简要为主,简之时义大矣哉!历观自古作者,權舆《尚书》,发踪所载,务于寡事。《春秋》变体,其言贵于省文,斯盖浇淳殊致,前后异迹,然则文约而事丰,此述作之尤美者也。始自两汉,迄于三国,国史之文,日伤烦简,逮晋已降,流宕逾远。寻其冗句,摘其烦词,一行之间,必谬增数字,尺纸之内,恒虚费数行。夫聚蚊成雷,君轻折轴,况于章句不节,言词莫限,载之兼两,曷足道哉!盖叙事之体,其别有四:有直纪其才行者,有唯书其事迹者,有因言语而可知者,有假赞论而自见者。至如《古文尚书》称帝尧之德,标以‘允恭克让’;《春秋左传》言子太叔之状,目以‘美秀而文’;所称如此,更无他说,所谓直纪其才行者。

又如《左氏》载申生为骊姬所谮,自缢而亡;《班史》称纪信为项籍所围,代君而死;此则不言其节操,而忠孝自彰,所谓书其事迹者。再如《尚书》称武王之罪纣也,其誓曰:‘焚灸忠良,刳剔孕妇’;《左传》纪随会之论楚也,其词曰‘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此则才行事迹莫不阙如,而言有关涉,事便显露,所谓因言语可知者。又如《史记.卫青传》后太史公曰:‘苏建尝责大将军不荐贤待士’;《汉书.孝文纪》末其赞曰:‘吴王诈病不朝,赐以几杖’,此则传之与纪,并所不书,而史臣发言,别出其事,所谓假赞论而眥见者。

然则才行、事迹、言语、赞论,凡此四者,皆不相须,若兼而毕书,则其费尤广,但自古经史,通多此类,能纇能获免者,盖十无一二。又叙事之省,其流有二焉:一曰省句,二曰省字。如《左传》宋华耦来盟,称其先人得罪于宋,鲁人以为敏。夫钝者称敏,则明贤达所嗤,此为省句也。《春秋经》曰:‘陨石于宋五’;夫闻之陨,视之石,数之五,加以一字太详,减其一字太略,求诸折中,简要合理,此为省字也。其有反于是者,若《公羊》称郄克眇,季孙行父秃,孙良夫被,齐使被者逆被者,秃者逆秃者,眇者逆眇者。盖宜除被者已下句,但云各以其类逆。必事加再述,则于文殊费,此为烦句也。《汉书.张苍传》云:‘年老口中无齿’;盖于此一句之内,去年及口中可矣,夫此六文成句,而三字妄加,此为烦字也。然则省句为易,省字为难,洞识此心,始可言史矣。苟句尽余賸,字皆重复,史之烦芜,职由于此。盖饵巨鱼者,垂其千钓,而得之在一筌;捕高鸟者,张其万罝,而获之由于一目。

夫叙事者,或虚益散辞,广加闲说,必取其所要,不过一言一句耳。苟能同夫猎者渔者,既执而罝钓必收,其所留者,唯一筌一目而已,则庶几骗枝尽去,而尘垢捐,华(花)逝而实存,滓去而瀋在矣。嗟乎!能损之又损,而玄之又玄,轮扁所不能语斤,伊挚不能言鼎也。”

02 古代一字多音、一词多义、意有兼明之微言大义

古今言语,时俗不同,著述之人,楚夏各异。又因随代损益,互有同异。更兼古人造字之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多种形式,因而形成中国古代文字的多元性、兼意性。意随文而可见,事随意而可行。经常地使用假借字,也是汉代今文经学“春秋笔法”的手段之一。

古人作文,多意并兼。今人译文,当然更应正确理解,多意兼译。正如唐玄宗李隆基《孝经.序》所言:“一句之内,意有兼明,具载则文繁,略之又义阙。”因故对于没有注释的古书,尤其是卜辞、铜器铭文之类,其所以难读,原因不但在于古今字、假借字太多,而且中国古汉语之一词多义、词义变迁等影响。

到汉代,一词多义更加应用广泛。而且每个词在不同的时代,其意义的发展、拓伸有所不同。《文心雕龙》云:“评时人之,不可稍杂意气;评古人之文,不可略存成心。”

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在《老子他说》中说:“读中国书,认中国字,不管时代怎样演变,对于中国文字的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不能不留意。至少,读古代文字章法所写成的古书、铭文,必须具备有《说文》六书的常识。如“道”与“天”字,在古书中到处可以看到。但因上古文字以简化为原则,一个方块的中文字,便包涵人们意识思想中的一个整体观念;有时只用一个中文字,但透过假借、转注的作用,又另外包涵了好几个观念,好几层意思。不像外文或现代语文,用好几个,甚至一二十个字,才表达出一个观念。”

因此,人们认为,只有那种语言精练,意蕴深永,值得铭记在心的文字才能算得上是铭文。晋代挚虞《文章流别论》说:“夫古之铭至约。”约,就是简约,字少精练。正如俗话说:字里乾坤大,书(铭)中日月长。

但其反映的内容极其丰富,用途极其广泛,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感认识,因人、因时、因地、因情、因事而阐发对历史事实和社会现实的认识与理解。对此,张中(忠)政斗符策玺书政斗与镇墓兽诔策铭文不但有一语双关,更多的是一词多义,即在同一词句中,表示多联(重)的历史事件或情境。有时难以辩析,甚或引导和产生岐义和争议。

以华字和花字为例予以说明。华在甲骨文中读作huā 第一声,是象形字 像花朵之形,后篆文在这个字上面另加艹头,成为会意字,华的本义指花朵。后表示工艺。魏晋后出现花字,代替华表示这一义。华又读作huá 第二声,多引申表示光彩、光辉的意义。由此引申为华彩,又引申为华丽。再引申为指事物的精华。又引申指文才,用作名词。华还引申表示不实的意思。在古代,华也是汉族的代称。因此,对于这一个华字,用在不同的语句之中,其意义是不相同的,有时则又含有多重意义,所谓意来兼明是也。

《论语》云:“有美玉于斯,沽之哉,沽之哉,吾待贾(通價)者也!”此“玉”既指自然界的美玉,又以君子比德于玉,指士大夫、人才而言。且“贾”亦有二意,既指行商坐贾之商人,读音gu;又指价格,读音jia,二意兼而有之。成语“待价(價)而沽”就出于此。

江汉大学李振华在注译清代吴楚材、吴调侯所编《古文观止.碏谏宠州吁》一文时,将“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译为:“摒弃‘六顺’而选择‘六逆’,正是迅速致祸的根源。作为治民的君王,务必去掉祸患才对。如今却加速祸乱的到来,这恐怕不行吧!”这里的“速”有“迅速”和“招致”二意,兼而采之,其意更明确精准。

因为汉语口语中同音字太多了,拿现代口语来说,共有400多个音节,如果加上四声的话,约有1200个音节。常用的汉字有3000个,如果平均算起来,一个音节约包含近3个左右的汉字。

而事实上,根据统计:《现代汉语词典》中ji音节的字有150个之多。支、脂、之,东、冬,因、音的古代读音不同,现代普通话中已经无法分辨了。

汉语口语中同音字太多,比如,发出两个音节“chéngshì”,究竟是城市,乘势,成事,还是程式?离开了具体语境,是搞不清楚含义的。汉字恰恰弥补了这种不足,通过字形可以清楚的区别这些同音但不同意的字词。

在这里我们发现了一个汉字发展过程中的矛盾现象,那就是有限的音节承载无限意义的矛盾,怎么明确表达出一个字的确切含义呢?那就是要把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从而明确一个字的确切含义。这也正是理解文言文词汇关的关键点,所谓一词多义,正是由此而来。现摘录网文,以加深其理解。

1、 本义、古今义、基本意及通义

我们说构成汉字的三要素,形音义自古至今都在发生着变化,特别是词义是三者之中变化最大的。汉字中有的字义古代用现在不用,我们称之为古义。有的汉字的字义在今天变成了另一种新的意义,这就是今义。而现代汉语中某字的众多义项中最常用的义项就是基本义,而古今意义没有发生变化的就是通义了。

如(1)《寡人之于国也》:“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2)《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3)李白《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 上面3个句子中,“兵”都作“兵器”讲,这是兵的本义,因为兵在甲骨文中是:。双手持着斧斤的形象。古义是①兵器,②士兵,③军队,④战争。没有今义,基本义是士兵。通义是士兵和军队。

再比如下面例子:

(4)《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5)《送东阳马生序》:“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上述句中“走”是“跑”的意思,在金文中的:

“走”由三部分构成,左边是一个“行”前文说过,代表十字路口,右边上部是一个“大”的变形,象挥动双臂奔跑的人,下部是一个“止”,上文提到过就是“脚”,整个字会意人在路上摆臂狂奔,也就是跑了。所以,“走”的本义是“跑”,古义是“跑”,今义是步行。基本义也是步行,没有通义。

2、 汉字的本义

汉字的本义对于探究汉字的诸多义项具有根本性的作用。东汉时伟大的文字学家许慎作了本《说文解字》,就是通过字形来探究汉字的本义的,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步字典,特别是他按照部首(五百四十部)为汉字归类,是它的创造。

汉字的本义就是造字之初的意义,常常反映在字体构造之中。由于年代的久远,某些汉字无法根据字形推知其本义。本义必须见诸于文献的最早记录。文献记录,或者说是古代的语言材料是防止“望字生义”的重要手段。某个时间段的某个汉字的意义是固定的,当它出现在同时代的文献中时,它不会儿在这处甲意,而到了那儿是乙意。也就是说语言是社会约定的,它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无故消失。

只有当一个义项放在发现的那个时代的文献中都能解释的通时,才能成为一个义项。这正是黎锦锡先生说过得:例不十,法不立。

为了探究一个汉字的本义,我们首先得追溯它最早的字形,诸如甲骨文、金文。另外还得关注包含这些汉字的古代文献,也就是说殷墟卜辞和青铜器铭文。当然,这些对于我们一般读者来说比较难以接触,也不好理解,大多是学者研究的领域。但是,我们大可以把他们已经研究出来的,已经得到大多数人公认的成果来用。

一定要牢固树立一个概念,教学中的汉字意义(特别是本义)的探求是十分严谨的,要符合字理,竭力避免随意的望文生义。掌握本义对于系统把握一个汉字的字义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3、汉字的假借义

假借是一种造字的方法,指借用一个汉字来表示另一个与它音同音近的字。同时,借用的字与原字的意义毫无关系。由文字假借产生的意义就是假借义。

假借是从语音角度弥补汉字造字方法不足而产生的。因为有些抽象的意义汉字无法用象形会意的方法表达,于是就用同音的字来替代,而文言文中单音节同音字数量众多,又为假借的产生提供了绝佳的条件。

举个简单的例子,“花”是一个形声字,意为花草。假借为“消费”,如“花钱”。这样,“花草”的“花”是被借字,“花钱”的“花”是假借字,“花”的“消费”义,就是“花”的假借义。

文言文中的虚词,好多是由实词假借而来,虚词的意义也就是假借义了。试举一个“其”字为例。其,甲骨文金文如下图:

金文2加入丌(jī)表音。

象簸箕形,本义是簸箕,作为“假借义”,有多个义项。

(1)其:它的。领属性代词。沈复《童趣》:“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2)其:代词,第三人称代词。韩愈《师说》:“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3)其:自己。作反身代词。杜牧《阿房宫赋》:“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4)其:难道,表示反问语气。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5)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4、汉字古今异义

(1)从古至今意义没有发生变化

比如天地人花草日月车马炮。这些是汉字的基本词汇,意义比较稳定。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未变化是就最基本的属性而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人知道月亮实际是月球,它是地球的一颗卫星,围绕地球公转,古文是不了解这些的。但是夜晚出现,挂在天上有圆缺变化的属性并没有变化,古今如此。又比如,古代只有马车,牛车,人力车,而现在有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火车,但是其有轮子的根本属性从未改变。

再如古代冷兵器时代,炮字写作“砲”,在象棋中也有这样写的,这是人类发明火药以后,进入热兵器时代在汉字上的反应。

又如锨古代异体字有作木字边的,这反映了铁器在人们生活中国的普遍应用,而取代木器的情况。

(2)是古今意义发生了一定变化,这方面又可分为几种情况:

第一,词义扩大

①苏轼《赤壁赋》:“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②《寡人之于国也》:“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江”古指长江,“河”古指黄河,今扩大为大的河流的称谓。

③《过秦论》:“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响”古代指回声,今指一切物体发出的音响。

④《苏武传》:“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病”古代指重病,后泛指为一切疾病。

第二,词义缩小

⑤庄子《逍遥游》:“之二虫又何知?”“虫”古代指动物,包括人。今缩小为节肢动物。

⑥《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亲戚”古指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今缩小为旁系亲属。

⑦陶渊明《桃花源记》:“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妻子”古指妻子和儿女,今缩小为妻子。

第�

    推荐阅读
  • 全国各地车牌号代表的地区怎么判断(全国各地车牌号代表的地区盘点)

    全国各地车牌号代表的地区分别是北京市(京)、天津市(津)、上海市(沪)、重庆市(渝)、河北省(冀)、吉林省(吉)、辽宁省(辽)、黑龙江省(黑)、湖南省(湘)、湖北省(鄂)、甘肃省(甘)、山西省(晋)、陕西省(陕)、河南省(豫),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全国各地车牌号代表的地区怎么判断?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全国各地车牌号代表的地区怎么判断全国各地车牌号代表的地区分别是。

  • 属牛人虎年运势2022(生肖牛在2022年的运势情况)

    属牛人虎年运势2022属牛人在2022年会遇到“天乙”星,这代表着属牛人在此年会遇贵人,不管何事都能逢凶化吉,转危为安。旧的一年过去了,属牛人辞旧迎新,紫气东来,在运势上将会有所逆转。这个正财指的是合理合法的收益,比如工资收入,或是来源正常的收入,同时太岁为正官,那就是受到法律所保护的收入,则是正财。但会导致劳碌和压力,因为受到了约束,其次太岁还暗合克了生肖牛,那压力和劳碌少不了。

  • 英仙座流星雨都在哪里可以看见(英仙座流星雨如约将至)

    下周最值得关注的是8月13日极大的英仙座流星雨。上弦月将出现在8月15日23点。英仙座流星雨英仙座流星雨是每年北半球最大的三场流星雨之一。观测指南今年英仙座流星雨预报的极大期出现在北京时间8月13日凌晨3点到6点。英仙座流星雨的母体是周期为133年的109P斯威夫特·塔特尔彗星。1835年最终确认英仙座流星雨每年都会周期性地出现。这是人类首度发现流星雨和彗星之间有关联。

  • 拔牙后注意什么事项和禁忌(拔牙后需了解的7个注意事项)

    拔牙后需了解的7个注意事项当口腔医生面对牙齿疼痛,往往方法众多,通过病史检查和影像寻找牙齿疼痛的病因,可以通过树脂充填、根管治疗、牙冠修复、牙周治疗等等各种手段进行牙齿的止痛和修复然而,技术的力量毕竟不是万能的,当牙齿疾病发展。

  • 江疏影爱吃甜食吗(夏天吃火锅是减肥的)

    一坐到诊疗桌旁,罗女士就兴奋地展示治疗效果。宋主任用一口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耐心嘱咐患者。宋主任出人意料的饮食处方一出,罗女士瞬间惊到眼珠都快瞪出了,实在难以相信得这病还有这好处。但是,宋主任告诉记者,除了一些特殊疾病人群适宜在夏天吃火锅帮助治疗外,当下部分健康人群也推荐吃火锅来调理养生,只是得在辨识清楚体质之后。宋主任说,老底子中医将人分为“金、木、水、火、土”五型,其中水型人和土型人适宜吃火锅。

  • 晏几道诗词解析(写尽了少年恋爱的心思)

    晏几道这首词,则是在崔护这首诗的基础上,多了一层枝节,或者说情节往前推进了一层,它不是一个美好的邂逅,而是在一见钟情后,变成了一个少年的痴想。“树头花艳杂娇云,树底人家朱户。”女主人公出现了,也就是这个朱户人家,这正是词人整日的思慕所在。总之,词人是可以登上这个北楼的,也就是女子家的对门儿。总之,上阙就是笼统地表达了词人对朱户人家中的一位女子,朦朦胧胧地思念之情。“晚春盘马踏青苔,曾傍绿阴深驻。”

  • 在朋友圈里看雪的说说(在朋友圈里看雪的句子)

    在朋友圈里看雪的说说小小的六瓣雪花从空中降落,在我心上融化。绿水本无忧,因风皱了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了头。下雪了,想钻进你的衣服里,然后一把抱住你。生活给了我一包火锅底料,我想把它过成持续沸腾的火锅。你是千堆雪我是长街,怕日出一到彼此瓦解。再冰凉的雪也是会融化的,我相信你也会融化的。化雪总比下雪冷,结束总比开始疼。冰天雪地里,也有暗香满袖。

  • 稳如泰山心不乱是什么生肖(稳如泰山心不乱是何生肖)

    稳如泰山心不乱是什么生肖稳如泰山心不乱是生肖虎,十二生肖,又叫属相,是中国与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虎是大型猫科动物;毛色浅黄或棕黄色,满有黑色横纹;头圆、耳短,耳背面黑色,中央有一白斑甚显著;四肢健壮有力;尾粗长,具黑色环纹,尾端黑色。在中国东北地区,也常出没于山脊、矮林灌丛和岩石较多或砾石塘等山地,以利于捕食。

  • 猿辅导上网课到底怎么样(猿辅导明知故犯)

    2020年4月13日,北京市教委与北京日报客户端合作的“空中课堂”正式上线。但经实际调查发现,还有相当一部分的线上课程没有做到这一点。前后矛盾的话语充分表现了该机构漠视教育部相关规定,以及对家长学生们的经济承受能力、课程体验调整便利性的漠不关心和不够人性化。然而,教育部最新规定中,并不只限制了机构提前收费的问题,更是对“每科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进行了明确规定。

  • 雅迪两轮电动车哪个款式最好(两轮电动车售价3299欧元)

    2018意大利米兰国际摩托车展上,雅迪G5与杜卡迪、哈雷、BMW等顶级品牌同台亮相,在欧美ins上引发网友热议。更有意思的是,雅迪这次推出的新款G5,售价竟然高达3299欧元!显然,20年积累的经验和沉淀的技术,也让雅迪对此次进军高端市场充满信心。面对拥堵的交通现状,他们将更倾向于借一辆高端两轮电车,来适配追逐自由的天性。多方面的优势,让两轮电动车在与摩托车的竞争中完胜。就城市轻出行而言,两轮电动车是最佳的交通工具。